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2 04:57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22 09:19
推敲文言文是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一个词来自于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敲显于有礼貌,读起来比推更响亮,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全文翻译: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
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游好几天。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6:27
《贾岛推敲》文言文原文为: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过来是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扩展资料:
推敲这个词就是源于贾岛推敲的典故,推敲就是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2 07:45
《贾岛推敲》文言文原文为: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