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9:2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8:45
近年来,随着外界压力不断的增加,华为在手机和5G领域上,面临了诸多险境。对于华为来说,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一场考验,过则生败则死。
宏观大环境,并不乐观
由于手机业务方面,大部分核心产品皆由外部提供,即便是唯一屏幕等产品可以寻求国内企业京东方供应,但京东方的高端产品又是需要从国外企业手中购买。虽然其能自己生产部分产品,但是却又较为低端,无法匹配华为之前的定位。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中,华为与京东方处于下端,手机似乎也成为了一种禁区。
5G业务方面,不仅同样受到制约,还有高通这杆地头蛇。任何公司的5G都要给高通上交专利费,华为曾经缴纳18亿美元的专利费,在5G卖不出去,订单许久未更新的情况下,也无法要回来了,因为高通拒不退费。市场份额上,美洲及欧洲都已经推不开了,仅剩下国内市场。
系统方面推出鸿蒙2.0跟EMUI 11双管齐下,只为了缓解眼前危机,但该系统分别运用在智能家居与手机上,如何防止产品流失就成了系统领域不可回避的话题。要是手机核心产品的库存消耗殆尽,此类的系统又该何去何从?其中损失的投资必然是巨大的,而当下的谷歌安卓却又占领了手机系统的全部市场,如若不能开疆拓土抢占安卓份额,那么只能胎死腹中了。
18亿美金不能打水漂
5G方面因为受到的压制过于严重,而且三星等多家5G企业,已经把近几年的国际市场抢占一空。华为要是还捏着不放,就非常容易吃亏了。当下大环境的影响,将5G出售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卖给国内同行,又他们利用5G产品稍微做点效益,不至于满盘皆输。
与此同时,提前和高通公司做好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将5G转让后,这18亿美金不能打水漂。如果这个费用都完全没有产生任何价值体现的话,那么对于从国内市场赚取利润,维系海外市场拓展的计划,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更何况这是在当下,在自主研发中国芯方面,23亿的经费还被骗取打了水漂。没有手机核心产品的华为,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一旦盈利上面也持续亏损,无法扭转乾坤,面临的下场和其他的企业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区别。
转行是必然也是最有利的选择
缺乏的核心产品太多,一时间弥补很难。除非爱因斯坦,爱迪生这类科学大拿,同时要有100多位降临华为公司,在齐心协力下,或许有机会研发出那么多的核心产品。否则撑不到研发出现的那天,华为就会因收支问题,支撑不下去。
因此抛弃手机业务,卖5G,将是华为注定的发展道路。接下来就是看系统方面的鸿蒙,能否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18:45
1、“酷联”的困境
智能手机已成为全球IT领域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4.88亿部,一举超过全球PC销量,同时智能手机在欧美等国的销量已超过传统功能型手机。据BI Intelligence的研究,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突破15亿部,市场规模将达到3200亿美元。
但智能手机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苹果和三星两家占据了85%左右的智能手机市场利润份额。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专业分工和技术进步导致市场进入门槛降低,市场参与者众多。随着MTK6575和高通Turnkey方案杀入市场,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将白热化。如果智能手机产业持续向“山寨化”或“PC化”趋势发展,国产手机的处境都将非常艰难,自主性将越来越小,可能再次沦为简单的制造中心的悲剧。
“中华酷联”是国产手机的代表,经过多年耕耘,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品牌和产品形象上却裹足不前。总体上,“中兴是全球最大的山寨厂,华为是最大的批销商,联想四不像”,这就是“中华酷联”的真实写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国产手机厂商无法生产出像苹果、三星、HTC那样的明星产品?究其原因,是错误的产品策略和忽视新技术所致,不管是中兴,还是华为都过分地重视营销、渠道和价格战的作用,产品平庸。国产手机的出路在哪里?国内手机如“中华酷联”有很多相似性,我们在此以华为手机为蓝本来探讨国产手机的未来。
2、路在何方?
新技术是推动手机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手机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动因。每一个新技术出现和应用,都将诞生一些新的王者,同时倒下一些曾经的英雄。下图清晰地描述了手机发展的演进史。
?在模拟时代,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是王者;
?但到GSM时代,成了诺基亚的天下,随着彩屏和摄像头的出现,三星和LG成为又一对赢家。同时,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纷纷倒下。
?进入3G时代,随着触摸屏和智能操作系统的出现,苹果成为新的王者,黑莓、三星和HTC也同时崛起;但同时黑莓、诺基亚、LG又黯然落败。
成功的理由千百种,但失败的理由只有一个:产品落后,跟不上技术进步。所有失败的手机厂商都是倒在新技术的台阶下。
3G时代的手机竞争格局已基本落定。但是4G时代即将来临,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将会面对无处不在的网络世界,更高的带宽,更强的计算能力,层出不穷的应用服务……。另一方面,智能终端的硬件技术也日新月异,智能终端操控技术方面出现了语音控制技术、体感与手势控制技术、隔空触摸屏技术、新型柔性可弯折液晶屏,这些新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将会出现潜力巨大的换机市场,庞大的企业市场和专业应用市场。4G时代和云计算时代将是华为、中兴手机崛起的绝佳机会。
3、需求导向还是产品导向?
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同时也是美日消费电子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知道,苹果总是能提供精美绝伦的产品而著称,这是因为乔布斯坚持无可挑剔的产品策略,其产品总能引领时尚和潮流,“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另一个例子,最近日本多家曾经红极一时的消费电子巨头纷纷偃旗息鼓,陷入巨额亏损,包括松下、东芝、夏普、索尼、三洋等。手机领域,完败于苹果、三星和HTC;电视领域完败于三星、LG和TCL。智能手机和LED电视成为他们迈不过的坎。苹果商店人头涌涌,而索尼商店鲜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日本消费电子企业的问题直接原因在于错误的产品策略,错误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策略,产品创新不足。
在旧技术所属消费市场中很容易清晰地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在企业市场中也容易找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而定位,根据这些需求和定位,企业也就容易设计出相应的产品。但是,一旦新技术的出现就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混沌状态,消费者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是模糊的、不可捉摸的、不可辨别的,因而消费者的需求调查是不可信的,同时也很难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潜在市场进行细分与定位。因此,很多企业会分不清方向,在新技术和旧市场中犹豫不决,从而导致新产品推出严重滞后丧失先机。新技术的应用必须依靠企业的专业判断能力来推动,是否有利改善产品的感观和体验是检验新技术成败的核心依据。坚持产品导向就是创造需求,引导需求。只有不断地追求至臻完美的产品,企业才能基业长青。
当然,跟随型产品策略也不失为上策。三星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在GSM时代,三星*随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三星跟随苹果。不管是在技术应用上,工艺上,还是感观和体验上,都完全跟随,尽量贴近。这也是苹果与三星龌龊不断的原因,但这种策略的产品风险很小,所以三星成功超越了诺基亚等众多竞争对手。
没有一流的产品,就不会成为一流的企业。中国手机必须摆脱平庸的产品形象。像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必须将策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产品上,扎扎实实地打造强势的产品。市场如战场,产品就是武器,只有拥有强大的产品才能战胜竞争对手。只要拥有强势的产品,渠道问题、品牌问题、价格问题等都将迎刃而解。华为似乎早已意识到了产品的短板,在国外团队的帮助下,产品设计上有一些进展,至少摆脱了过渡依赖ODM而没有设计的尴尬,但在产品的结构布局、线条、颜色、体验等很多方面都还经不起推敲,庞杂的产品也影响品牌的建设,在产品总体规划上也没有抓住重点方向。
4、把握现在还是创造未来?
中国很多企业在产品上只是埋头拉,很少抬头看路。其结果是产品庞杂、类似,相互竞争,缺乏一脉传承的属性与品牌特征。
产品是一个品牌的内涵,只有产品价值才能真真推动品牌价值。一个产品或品牌应具备独特的属性:包括感观、体验、生态系统、包装、附件等等。我们分析苹果即可发现,其产品设计都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以PC为数字中枢。不管产品如何升级换代,均可提供一致的体验。但缺点是不同设备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是受*的。对于未来的智能终端,必须解决不同设备之间、不同网络间、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问题,这就需要“云数字中枢”。4G和云计算,这将是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进入中高端市场和企业市场的绝佳机会。如下图:
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打造产品:
(1)强化产品设计,赋予产品品牌特质。这一点,苹果做到极致,三星和HTC也进步明显,必须让消费者一感触到手机,就喜欢她,就能够联想到这就是华为的手机。这一点,奥迪和宝马的设计理念最值得借鉴。摆脱山寨化手机形象是华为、中兴当务之急,应集中精力打造1-2款具备清晰品牌特质的手机。
(2)将研发重点转向4G和云计算服务,快速占领4G的先机。
(3)深度优化Android,打通信息交互和共享通道,同时建立一个安全管理屏障。如果在Android平台上无法打造出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在WP平台上就更没有可能,不能三心二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三星和HTC开发WP手机除了“骑马(Android)找驴(WP)”外,更多的是打算在诺基亚的*上放把火,谁愿意回到PC的垄断时代呢?
(4)开发云桌面系统,这是“云数字中枢”的核心,也是智能终端设备的中枢,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
软件开发是华为、中兴所擅长的,但同时在软件界面、应用设计方面又是华为、中兴所不擅长的。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解决不了客户体验问题,就不能生产出简练、易用、好用的手机。华为、中兴应坚持高屋建瓴,着眼于4G和云计算,才能摆脱山寨机混战的局面,才能追赶三星等一线品牌。
5、创新还是改进?
创新几乎是所有企业家所倡导的,但不幸的是激烈的竞争中创新越来越困难,创新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如果创新的过程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极端个性化的危险境地,或出现产品断代滞后而贻误战机,摩托罗拉就是典型的例子,掌中宝和RAZA等曾风光一时,但后续产品断代无力,市场黯然。多数企业都寄望于开发出全新的产品来实现翻身,而忽视了对产品持续不断的改进。或许对产品持续不断地改进是一种更为可靠的创新方法。苹果是非常注重对产品的改进和升级的,从iphone和ipad的升级换代路径即可看出。这一点,汽车行业无疑是做得最出色的,每当推出一款新车后,2-3年后升级小改款,再过2-3年后又推出新款,产品前后衔接,一脉传承。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有利维护消费利益,有利于控制市场风险
(2)品牌特质一脉传承,有利于维护品牌价值;
(3)产品特征清晰,并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现有的手机是最好的手机”;
(4)产品风险小,可取长补短更有针对性;
(5)效率高,成本低。
个人认为,企业应将50%的精力用在开发全新的功能与结构部件上,将50%的精力用在产品持续不断的改进上,不断滚动重组优势要素,才能打造出经典的产品和品牌。
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崛起之路并不轻松,必须紧紧抓住技术变革的机会,回归到以产品为核心的轨道上,千锤百炼,方能致胜。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简单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是你们的朋友中国青岛版灵动的水,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分享点赞评论和转发。谢谢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声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任何方式的洗稿,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