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0:2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3 07:11
宁海的14夜跟8月16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宁海原先一直隶属台州临海府 所以宁海的的风俗跟台州一样
元宵的传说:唐武德四年(621)十一月,江南一带进入唐王朝版图,六朝时的临海郡范围设置为台州,开国大将尉迟恭坐镇台州修筑台州城。因台州治所一面靠山,三面临水,地势复杂,修筑之始塌方滑坡时现。一天晚上,尉迟恭在苦恼中入睡,梦中见一小鹿反复跳入其床上用蹄推其身体,恼火中醒来发现晨曦初现,夜里下了一场大雪,雪地中有一行醒目的鹿蹄印。随着鹿的足迹追寻,发现刚好围绕一大圈。尉迟恭很惊奇,也很高兴,忙命人按鹿的足迹筑城,工程非常顺利,故台州府城又名鹿城。为纪念小鹿指点,尉迟恭又令手下用面粉将小鹿蹄印拓下来,烘烤成形。由于太阳照射,积雪有些融化,拓下来的蹄模已不像鹿蹄,与羊蹄倒很像,故府城留传下来一种风味特色小吃叫“羊脚蹄”。随着工程进程的加快,工程需要的蛎灰供应不上,尉迟恭又感到很苦恼。一个老者建议,用米粉加黄泥,搅拌成浆,效果会很好,一试果然。由于时为寒冬,筑城又是重体力活,正月十四那天,一个民工不堪饥寒,偷吃了用于筑城的米粉糊。有人发现后向尉迟恭汇报,尉迟恭仁慈体民,灵机一动,布置多磨一些米粉,一部分用于筑城材料,一部分掺酒糟、笋、肉、菜等,给民工们当点心。这下子民工们的积极性大大地得到激发,筑城速度加快。台州民众为纪念此事,将元宵提前一天,改为正月十四,并家家户户制作糟羹,相沿成俗。 中秋的传说:黄岩人方国珍,其父为避恶霸对夫人周氏的调戏,举家迁移洋屿(今属路桥区),方国珍长大后以浮海贩盐为业。元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被仇家诬告私通海盗,遂组织亲友拒捕并杀死巡检及仇家而逃亡海上。借元末各地纷纷之势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聚众千人而起事。方国珍充分利用自己超群的航海技术和组织能力,逐渐成为元末浙东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至正十四年(1354)九月攻占台州(临海),次年割据浙东台州、庆元、温州三路。方国珍对母亲极为尊敬孝顺,而其母在其起事不久即病故。方国珍得势后为怀念母亲,将中秋节八月十五改为其母的生日八月十六,相沿成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3 08:29
“十四夜炟址界”,具体做法是:早晨将樟树枝叶折来,插在门首,说是“压瘴气”。黄昏,一人手持樟树枝叶和易燃草把点着火,发出一股清香,沿着家里旮旯走,另一人拿把扫帚跟在后面扫,嘴里反复地念:“十四夜,炟址界,银子哗哗响;樟树叶,银子叠打叠;金银财宝炟进界,腌臢晦气炟出外。”
这一风俗来源相传为元朝末年,台州地区和南方人民一样,饱受古统治者的侮辱。元朝统治者半南人列为最低等,满五户编成一个连,共用一把菜刀,新婚初夜也要由蒙古人享受。为防止南人造反,在每个连队立一块“址界碑”,禁止互相往来。正月十四那天,南人共举义旗,杀掉胡人,同时把址界碑烧掉,以后就成为风俗,在正月十四那天,要“炟址界”。
宁海在元明时期属于台州地区,这个正月十四过元宵的风俗从上面而来,是为了纪念反抗的的。
宁波地区过中秋都是八月十六的,原来只是宁波市区和鄞州区,后来影响到了宁海。鄞县人史浩出生于东钱湖边,官至南宋宰相,且又是出名的孝子。传说有一年他自临安回老母家中过节,不料中途出了“马祸”,不得已夜宿绍兴,到宁波已是月中的后一天了。乡亲们因为要等他到家才过节,所以中秋节就变成了八月十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末时期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主要是为了节日期间严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