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35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25 07:51

公司内审步骤如下:

1、首先是培训内审员。

2、编制年度内计划和内审计划,每年一、两次的频率。

3、内审前准备编检查表。

4、组织内审包括首未次会议、内审报告、不符合及纠正措施报告,审核结论。

5、各部门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

6、不符合及纠下措施的跟踪验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04:59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如下:

(1) 依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具体情况,拟订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制订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工作。

(2)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了,应提出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送本单位领导,重要的应同时报送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3) 对重大审计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须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经批准的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A6pRGeiCeyYa6OBEMsA6w

?pwd=qrpb 提取码: qrpb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06:17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如下:

(1) 依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具体情况,拟订审计工作计划,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制订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工作。

(2)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审计终了,应提出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送本单位领导,重要的应同时报送同级国家审计机关。

(3) 对重大审计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须报经本单位领导批准。经批准的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

(4) 被审计单位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在15日内向本单位负责人或上级内部审计机构提出申诉; 对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向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诉。

单位负责人、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申诉30日内作出处理,对不适当的处理决定予以纠正。申诉期间,原审计处理决定应照常执行。

扩展资料

审计方法:

1、顺查法。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2、逆查法。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3、抽查法。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

4、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部审计程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07:52

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工作流程如下:

预算执行监控

系统具自动读取预算系统的功能,根据设定的预算项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实现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财务指标与预算数据、预算指标的对比分析和穿透式查询,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定义,实现多种等级的预警提示。

专项经费监控

通过设定专项经费来源总额和分项金额以及支出总额和分项金额来检查专项经费的来源和支出的执行情况;检查收支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超支现象,检查专项经费支出是否存在串户和不规范核算情况。

扩展资料

常见的审计对象:

1、以规则为对象。对制度、计划、任务、标准、流程等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计。如:目标完成审计,采购审批流程审计,供应商入围*执行审计,折扣权限与审批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2、以责任人为对象。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的期间责任、期末状态进行审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人目标成本审计。

3、以实物为对象。对存货、固定资产或货币资金的时点状态或期间状况进行审计。如:存货清查审计、固定资产构建及处置审计、资金收支审计。

4、以账务为对象。对因提供、销售商品或劳务产生的债权债务的产生依据,期间过程和时点状态进行审计。如:账期审计,回款期审计,坏账审批审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10:00

内部审计做方案之前的第一要务是寻找审计依据。
1、如果你的公司有完整的内控制度,那就最好,以内控制度为依据,一个控制点就是一个检查点,内控流程就是你审计的流程。
2、如果你们公司没有完整的内控制度,那公司的财务、采购、销售等各个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工作上的各种规定,那你的审计流程就以他们的规章为依据,主要检查他们对规定的遵循程度。
3、除公司内部自己的规定之外,还有国家的规章,比如财务制度,纺织业自己的行业规定等,也可以是检查的内容。
总之,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收集资料,内部审计工作最怕的是没有依据,依靠经验来检查,这样最终审计结果出来的时候容易引起纠纷。

最后补充一下,依照公司内部规定检查可以有两个切入点,一是员工对规章的遵循性,另外一个是规章本身的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有权力对内部规章进行评价。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12:25

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

受审核部门:总经理 审核员: 审核日期: 序号:

序号
审核内容及方法
现场审核记录
标准条款号
判定

1
组织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怎么体现PDCA的原则?(询问)

4.1

2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以及过程间的关系是否被确定和管理?(询问、查证)

4.1

3
如何让全体员工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将质量方针的要求转化为每个员工的责任、追求和行为?(询问)

5.1

4
八大原则之首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如何在全公司的范围内实现?(询问)

5.2

5
在内部沟通中,最高管理者如何保证在不同的层次和职能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哪些正式沟通渠道?(询问,查证)

5.3.3

6
组织为实现质量目标是否进行了策划?采取什么措施来保证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得到贯彻执行?对目标实现的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程度有检查、有评价?(询问,查证)

5.4

7
怎么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其认识到满足顾客需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询问)

8
有否进行管理评审?是否形成评审报告?有否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做出评价?有否确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改进机会和措施?(询问,查证)

5.6

9
组织对资源的确定、提供、使用如何进行管理、验证?有否消除不适当资源、不适当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询问,查证)

6.1

10
在体系的贯彻、实施及改进过程中,如何发挥领导作用?(询问)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5 15:06

内部审计基本流程:
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集团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
1、集团法审部通过对集团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集团总经理或董事会下达的计划外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法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集团总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与授权。

二、审计准备
在确定内部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集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协助集团组织的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完整和利用情况。
5)工程项目的预(概)、决算情况。
6)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
7)对法律、法规及*、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集团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三)成立审计小组并确定审计时间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审计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审计小组成立的同时,应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包括审计开始的时间、外勤工作时间、审计结束及审计报告的提出时间。
(四)准备初步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说明审计目标、范围和具体进行的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后,审计方案是审计工作的记录。审计方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由审计负责人初步制定,并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中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
(五)计划审计报告的提交方式、时间和对象
(六)发出审计通知书
在审计前,审计人员应通知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时间、审计目标和范围,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告知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在经授权实施突击审计的情况下,审计部门可不预先通知被审计单位。以上为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完成准备工作后,审计工作即进入外勤工作阶段,主要包括步骤(三)、(四)、(五)、(六)。

三、初步调查
(一)审计座谈会
审计开始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召开审计座谈会。了解基本情况,说明审计的目标和范围以及审计中需要提供的各种资料和需要协助的范围等。
(二)实地考察
审计人员应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地点、设备、职员及业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
(三)研究文件资料
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及实地考察过程中得到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并进行查阅、研究。
(四)编写初步调查说明书
初步调查完成后,审计人员应编写简要的初步调查说明书,概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初步调查的实施情况。

四、分析性程序及符合性测试
(一)分析性程序(比较、比率和趋势分析)
审计人员应根据财务报表和有关业务(项目)数据计算相关比率、趋势变动,用定量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或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主要的分析、比较包括:
实际与预算的比较;
年度内各月份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年度间数据的比较及趋势分析;
账户间关系分析;
财务和经营比率与前期、同类经营机构的分析比较;
审计人员通过比较和分析各项指标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引起充分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更详细的审计程序来审查重点领域。
(二)描述和分析内部控制设计的恰当性
审计人员应采用绘制流程图、文字说明等方式描述被审计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在认真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现有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规定等文件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恰当性进行评价。
(三)初步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1、审计人员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或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获得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相关信息。
2、审计人员可采用对经营活动进行“穿行测试”或小样本测试的方式,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情况。
“穿行测试”是审计人员针对关键控制点,选取一定的交易和经营活动进行程序测试或文件测试(根据组织的记录来追踪选定测试项目的整个过程)。小样本测试是选择较少的样本量对选定项目进行测试、复核,以测试真实性,了解经营活动或项目实施的实际处理是否与预期一致。
3、研究信息系统的控制制度、进行信息系统的相关测试。
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涉及到被审计活动的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保管各个环节。尤其是集团各下属企业和部门的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恰当性直接影响其资金、资产安全及财务信息等的准确、完整性。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全面熟悉与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
4、分析重大风险领域,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及方法。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和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初步评价,评估风险,确定控制薄弱环节以及审计的重点。

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
(一)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
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
(二)审计证据的收集及判断
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2、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3、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物品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4、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5、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6、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7、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商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8、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9、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10、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fapiao、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11、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12、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13、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14、其他审计程序

六、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
(一)审计发现
审计发现应包括事实、标准及期望、原因及结果。事实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的实际情况、相关问题。标准及期望是指评价这些问题所依据的相关*、规范、考核目标、预算指标等。原因是审计人员分析的实际情况与相关标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是指实际情况与标准产生差异造成的影响及相关风险。审计人员应用书面文字、相关图表等详细阐述相关的审计发现,审计人员成文的审计发现应有相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
(二)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内部控制情况及相关的审计发现提出具体的、适当的审计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七、审计报告
(一)审计复核与监督
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证明资料进行详细的复核,并对审计人员实施的相关审计程序进行适当的监督和管理。
(二)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并编写意见交换稿
1、外勤工作中,审计人员应对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及收集的相关文件、报表、记录等证据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审计人员应根据统一的标准对审计工作底稿及证据资料编制索引号,以便查阅。
2、召开退出会议前,审计项目负责人应编写详细的意见交换稿,也可以编制审计报告初稿代替。意见交换稿应简要说明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对具体的审计发现和初步的审计建议进行详细阐述。
(三)交换意见
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包括重大问题的沟通及退出会议上的意见交换。
1、重大问题主要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正在进行的重大违规或对集团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被审计单位马上采取相关的措施。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发现问题的实质及影响,确定沟通的对象,并报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批准。
2、召开退出会议,就相关审计发现与审计建议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前,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召开退出会议,就意见交换稿上的相关问题听取被审计单位的解释与意见,并详细记录。双方应在意见交换书上签名确认。对在有关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可由被审计单位进行书面陈述并交与审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审计发现与建议一齐归档,以便查阅、分析。
(四)编制正式审计报告
外勤工作结束后,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及时编制正式的审计报告。正式的审计报告是在意见交换稿的基础上根据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结果,正式编制完成。审计报告应用简捷、扼要的文字阐述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程序以及审计结论,并适当地表明审计人员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也可根据需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
(五)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对审计报告及相关的审计资料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后正式报送给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并对审计结果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法审部也应将经批准的审计报告送与被审计单位并确认其已收到。

八、后续审计
在出具了正式的审计报告后,审计部门应关注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及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对相关事项处理决定的态度。在认为合适的一段时间以后,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后续审计,确定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恰当的解决。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否告知并得到了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的批准。审计人员应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价,并将后续审计的结果及相关的风险评价报告集团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

九、审计评价
审计评价是指法审部负责人对具体审计项目的执行情况、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及审计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的总结、评价。审计评价由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价、审计项目负责人的项目评价及法审部负责人的总结评价三个层次构成。每一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法审部负责人都应督促审计人员、审计项目负责人及时做出书面总结、评价,法审部负责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签署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十、审计档案
完成以上九个步骤后,审计人员应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编号,形成内部审计档案,并由法审部负责保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