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3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1:12

展开1全*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700公里),合14,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中国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击败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宋朝时,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处于旅游经济的需要,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

中国修建长城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诗经·小雅·出车》记载:“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明言北方长城的作用在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在战国时代,有20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当时筑城有“互防”和“拒胡”两类。前者如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秦国等,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的边境修筑长城,《史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后者如秦、赵、燕三国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袭,在与之毗邻的北方修筑的“限戎马之足”的长城。

秦长城。秦昭王时,秦国修筑了北*城。秦国北*城西起临洮郡,经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三郡的边境,东至黄河。
赵长城。赵国先后筑有两道长城,分为赵北长城和*长城。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以漳水、滏水(今滏阳河)的堤防为基础,筑长城,以防齐、魏。因所筑长城,位于南部,史称为“*长城”。《史记·赵世家》中记载:“ 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于内蒙古云中、雁门、代郡一带筑长城,以防匈奴。因位于赵境的北部,史称“赵北长城”。《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⑩,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11),至高阙为塞(12)。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北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临河),沿阴山山脉,东至代郡(今河北省张北南)。
齐长城。齐长城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在今山东境内,东西走向,西起平阴,经泰山北麓,东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长500余公里。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燕长城。燕国北*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山),东至襄平郡。
楚长城。《汉书·地理志》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但关于楚长城是否存在,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
魏长城。为了防御强秦的进攻,巩固河西之地和保卫国都大梁,魏先后修筑了魏河西长城(史称“滨洛长城”)和魏河南长城(史称“卷之长城”)。
中山国长城。古中山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成侯六年,中山国筑长城”。
秦代长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秀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秀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修建了全长6000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11:13

长城,一般指现存中国的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7,300多公里(另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为6,700公里),合14,600华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中国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击败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宋朝时,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处于旅游经济的需要,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

中国修建长城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诗经·小雅·出车》记载:“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明言北方长城的作用在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在战国时代,有20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当时筑城有“互防”和“拒胡”两类。前者如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秦国等,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的边境修筑长城,《史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后者如秦、赵、燕三国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袭,在与之毗邻的北方修筑的“限戎马之足”的长城。

秦长城。秦昭王时,秦国修筑了北*城。秦国北*城西起临洮郡,经陇西郡、北地郡、上郡三郡的边境,东至黄河。
赵长城。赵国先后筑有两道长城,分为赵北长城和*长城。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3年)以漳水、滏水(今滏阳河)的堤防为基础,筑长城,以防齐、魏。因所筑长城,位于南部,史称为“*长城”。《史记·赵世家》中记载:“ 十七年,围魏黄,不克。筑长城”。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年)于内蒙古云中、雁门、代郡一带筑长城,以防匈奴。因位于赵境的北部,史称“赵北长城”。《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⑩,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11),至高阙为塞(12)。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赵北长城,西起高阙(今内蒙古临河),沿阴山山脉,东至代郡(今河北省张北南)。
齐长城。齐长城建于公元前五世纪,在今山东境内,东西走向,西起平阴,经泰山北麓,东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长500余公里。齐长城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燕长城。燕国北*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山),东至襄平郡。
楚长城。《汉书·地理志》记载:“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但关于楚长城是否存在,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
魏长城。为了防御强秦的进攻,巩固河西之地和保卫国都大梁,魏先后修筑了魏河西长城(史称“滨洛长城”)和魏河南长城(史称“卷之长城”)。
中山国长城。古中山国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成侯六年,中山国筑长城”。
秦代长城
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异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秦秀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秀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明长城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修建了全长6000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