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0 07: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3小时前
《白鹿原》作为一部在我国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文学作品,它的史诗性质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具有的史诗性使它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并且,《白鹿原》具有庞大并且完整的叙事结构,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小说中的白鹿村是典型的代表。当时正处于传统宗法制度之下,白鹿村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机制。本文视图从乡村自制的角度分析传统的农村宗法制度的利与弊,并且分析它对乡村制度的参考价值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乡村制度;传统宗法制度;白嘉轩
一、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辉煌时刻
小说中对于白鹿村的变迁有几大过程。前面一部分,即清末民初时期,作者笔下的白鹿村欣欣向荣,虽不及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却也自有几分安然与美好,那样的安宁与和谐,是人民心目中生活的天堂。这份秩序井然得益于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正常运转,这种模式对于我国乡村治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便是传统的“县政绅治”农村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宗族的特有势力一直维护着乡村社会的秩序管理。其实,早在秦始皇时期,这种乡村治理模式就已经开始运转。小说所描写的白鹿村就是在社会环境基本处于稳定之下的一种较为理想化的乡村管理模式。也就是说,《白鹿原》向我们呈现的乡村管理模式其实是抽象的,其变迁也是抽象意义上的变动。《白鹿原》的题材是小说,而不是历史教材,并且小说的时间意识也并不是很强烈,只是用具体而鲜明的事例在某一程度上展现出了历史的逻辑[1]。
乡绅是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之下的社会主体,是乡村社会的主导性力量。其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承担皇权命令在乡村社会的传递与传达功能,并且起到了带头执行的作用。第二个乡绅是乡村社会村民的发言人与守护者,他们向上级反映,并且对外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例如,小说中族长白嘉轩面对辛亥后的“交农”事件以及反扑事件都是担任人民的守护者的形象。最后一个职能是担任乡村公共事务与乡村公共物品的组织与提供者。这对于调节民事纠纷,建筑与修建公共工程提供了便利。小说中也有调节族中纠纷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