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普通高中新课改后青海省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现状200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1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4 04:52

作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线教师,我重视加强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因此,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发现主要存在在学生学习实际与新课标要求,差异很大;学生学分认定方面,存在困惑多;新教材教学资源开发深度与广度,不易把握等问题,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结合学生实际,理顺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增加合适内容;教学形式上,实行分层和小组教学;建设学科网站,提供学习资源;采用活动目录ad,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设置“网络驱动器”,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认定学分等对策,和大家一起商讨。
一、发现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实际与新课标要求,差异很大。
本人在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课本内容多,课时少,信息技术课上起来不容易;学生起点不一,程度差异大,给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困难的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信息 技术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相衔接,高中课标定位在非零起点,我们学校处在北京市的一个偏远的山区,到现阶段零起点的学生人数还很多。高中阶段学生的起点水平参差不齐是普遍的现象且长期存在,而且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新课标中如何解决学生起点不齐问题,如何实施差异式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内容难度大,课时少,这样下来信息技术课上起来不容易。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的第三单元的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为例,涉及的知识有:文本的加工、图片的处理、视频的处理与加工、音频文件的处理与加工、动画的制作等;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在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学起来难度非常大。
2.学生学分认定方面,存在困惑多。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改革,并且明确提出所有学科的各个模块的学分认定原则: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这就出现了,信息技术教师教的班都比较多,所以过程性评价实施起来不易。例如:本人今年教六个班级的课,在学期初,我尝试了用excel来统计每一天每位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小组合作、任务完成等成绩,最后还要对每位学生每节课表现做点评。一个月下来,疲惫不堪。除去统计平时成绩的时间我就几乎没有时间去备课了,只能牺牲自己晚上的时间在家备课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模块的平时成绩是如实的记录下来了。
信息技术学科在学分认定方面存在的困惑:(1)在过程性评价中,也许不是很公平,存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完成作业的情况。旷课的记录和课堂表现的记录都是由人为操作的,在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2)《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普遍不被重视,社会、学生、家长不是很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故在信息技术学科学分认定方面,学分评价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阻碍性。
3.新教材教学资源开发深度与广度,不易把握
新课程讲究对内容进行提升,但一些内容(如:图片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学过,只能从头开始,如何来提升呢,如何去组织教学呢?新课程要求我们采用自主探究、任务驱动、交流合作、提问式等教学方法去组织教学,本人也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学起来很困难,这样下来如何去组织教学成了我每天要思考的问题。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本人认为,以上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对策和大家一起商讨。
1.结合学生实际,理顺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名研究者与创造者。它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站得比教材更高,从而最大限度地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张驰有度地学习知识。对学生现状的正确判断和评价,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与不足,对症下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间的联系,从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结合学生实际把整个教材的顺序打乱,分成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第一章和第六章;第二单元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三单元是第四章;第四单元是第五章。
2.适时、适度,增加合适内容。
新课程的普适性决定了任何教材都有取舍增删的空间。因此,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本校、教师自身、所教学生的实际和特点,从课外精选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信息加工与表达时,把汉字输入法的内容融入这一单元中;在学习信息资源管理时,适时补充资源管理器中的相关知识。这样适时适当加入合适的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
3.教学形式上,实行分层和小组教学。
针对学生起点参差不齐的这种情况,要进行新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学生起点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大胆的尝试采用了分层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上第一节课前,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问卷对全校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分班,分为3个班(比较熟练、基本熟练、一点不会)。这样下来一个班学生的起点差距就小了很多,教学起来也很流畅。每个班级进行小组教学,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学校每个班级有40位同学,每4人一小组,每2个人一小小组。如果有人发现自己哪块东西不会,就先找小小组内的另一个人商议;如果还解决不了,就把这个问题拿到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再解决不了,就在班级内讨论解决;最后老师给出解决办法,这样下来就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4.建设学科网站,提供学习资源。
(1)建立网站,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在新课程培训结束后,本人利用假期时间建设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网站。学生在利用教学网站进行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能够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成为平常生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教学网站,更能够突出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教学网站进行教学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分层式教学,减轻工作量和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课前,教师通过学科教学网站的虚拟课堂栏目中发布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和相关练习。教学过程可以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也可以结合教学网站进行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网站进行课前的探究,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的时候,往往都是采用教师边讲边操作的方法。虽然演示的过程能通过屏幕广播方式广播给学生,但如果操作步骤过多和复杂的话,学生就无法记住所有的操作步骤,在学生自己实践时就感到困难重重,甚至是无法下手。当学生遇到以前所学而又忘了的知识,鼓励学生从教学网站上查找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或教学网站上直接查找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解。学生只要通过课前教师发布教学网站的练习操作方法就可以依照指导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练习。
(3)利用在线测试,检查教学质量更便捷。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网站的在线测试系统,课前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学生在学完本节知识后在线完成练习。计算机自动批改并将答案和成绩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对每个学生做出适当的评价和小结。
一个模块或一个专题的教学结束后通过教学网站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教学的教学评价,这可以作为模块成绩和期末总评的参考,有利于从全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4)利用“作业提交”,改进教学管理方式。
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计算机登录到教学网站,完成课后作业,并把作业上传到教学网站中提交给教师批改。通过虚拟课堂栏目或下载相关的课件和学习资料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到教学论坛中向其他同学和教师请教。
4.采用活动目录ad,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
本人在开学初对机房机器进行了域用户管理。服务器装了windows 2003 server,学生机和教师机都安装了windows xp系统。把每个学生机和教师机都加入到yqwz域中,每个学生和老师都有自己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到域中,由于只是域用户,所以只能登陆到相应的域,不能登陆到本机,这样一来,只要在域上设置好用户或用户组的权限,这些用户或用户组就只能根据各自的使用权限使用计算机上的相应资源,没有权限的事情自然就不能做了,通过适当的设置,使用时学生就不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任何的设置和修改了。
5.设置“网络驱动器”,建立学生学习资源库
以前上课的时候学生的东西总被删掉,带u盘的问题也很严重,老师管理学生资源很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在服务器上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在每个域用户下建立对应的“网络驱动器”。每位学生以自己的域用户登陆到域中,都将只看到自己名的“网络驱动器”和一个优秀作品展示的“网络驱动器”。自己名的“网络驱动器”是为学生建立的资源库这样他看不到别人的东西就删除不了了,也不为自己的资源是否被删除而担心了,老师也不会为管理学生资源而苦恼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