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审计计划的步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14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0:22

1、确定审计对象:一般审计单位是公司、或者是某一个部门;在选择审计对象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用可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
2、确定审计时长:通常不要短于一年;期间过短,审计单位业务量太少,审计效果会大打折扣;期间过长,会影响审计的时效性。
3、确定审计时间:常规审计时要尽量避开被审计对象特殊时间,比如:月底业绩冲刺、工商税务检查、月末结账等等,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4、确定审计范围:一般需要从主要业务,历史财务数据、上级的特别指示和以前审计资料,初步确定审计范围。
5、确定人员安排:安排专业人员
6、确定费用预算:预计要花多少钱,通常包括差旅费(交通、住宿)以及审计人员的奖金津贴。
拓展资料:
所谓审计计划(Audit Plan),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审计计划的类型
1、总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实施方式所做的规划,是注册会计师从接受审计委托到出具审计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计划。
总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
(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时间、费用在新准则里换了个新名词叫审计资源,注册会计师必须明白审计资源是多少、如何分配这些审计资源、审计资源还包括审计人员。
(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审计风险包括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这里说的是客观风险。客观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同向变动。主观风险与审计证据数量是反向关系。
(7)对专家、内审人员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关内容。
2、具体审计计划
具体审计计划是依据总体审计计划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计划所需要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做的详细规划与说明。一般是通过编制审计程序表的方式体现的。
具体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1)审计目标。(2)审计程序。(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5)其他有关内容。
审计计划的原则
1. 审计计划应当贯彻于审计全过程
2. 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其他关键成员应当参与审计计划工作
3.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确定可能会影响会计报表的重要事项
4. 编制审计计划时,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进行适当评估
5. 审计计划的简繁程度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和预定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0:23

1、为什么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有一个整体性、全局性的把控;一个审计计划的会包括审计对象、范围、时间安排、人员分配、预算制定等,对于一些审计项目众多或者审计资源有限的公司尤为重要;比如我之前的所供职的公司,全国加起来下属校区将近一千家,而总部真正内审人员也就六七人,在组织大型审计的时候,需要同时赋用下属各校区财务人员共同参与,这个时候,审计计划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2、计划什么时候编制?

如果是年度审计计划,应该是当年年底至次年年初确定第二年年度审计计划;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可能还需要增加季度或者月度审计计划。

还是以我之前供职的公司举例,我们会在当年11月底开始做下一年度的审计计划,一般会在下一年1月初,报送审批完成年度审计计划,同时在每月3号前,最终报送审批确认每月的审计计划。

3、审计计划需不需要审批?

当然要审批,审批的目的主要有:

1)提高工作的便利性:通过审批,计划就有了权威性,审批层级越高,对于后续的工作越有利;

2)让领导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同时要是有与领导需求不符的,也可以及时调整;

3)保护自己,审批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审计人员。

二、审计计划六要素:

1、审计对象:

就是我们要审计谁?一般审计单位是公司、或者是某一个部门;在选择审计对象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用可以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审计期间:

通常,不要短于一年;期间过短,审计单位业务量太少,尤其如果审计单位的业务有很明显的淡旺季差别的话,这种审计效果会大打折扣;期间过长,会影响审计的时效性;因为本身审计就是一种事后审计,已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了,如果审计过程中拖得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中存在得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得纠正。

3、审计范围:

就是要审计什么?一般需要从主要业务,历史财务数据、上级的特别指示,以前得审计资料,初步确定审计范围。

4、审计时间:

什么时候去审计?要审计多长时间?常规审计时要尽量避开被审计对象得特殊时间,比如:月底业绩冲刺、工商税务检查、月末结账等等,如果选择了这些时间,被审计对象可能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无法提供充分的配合,也会影响审计的效率;

我之前供职的公司,我们还会避开月初,因为月初各下属校区都在核算上月工资、统计上月运营数据等,都是以上的道理。

5、人员安排:

人多了,浪费资源;人少了,影响效率;人员安排专业不对口,发挥不了作用,所有人员安排也是一项技术活。

6、费用预算:

就是预计要花多少钱,通常包括差旅费(交通、住宿)以及审计人员的奖金津贴。

在了解了基本流程和六要素之后,接下来我们重点分享一下审计对象和范围的确定:

为什么要重点分享这部分,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比如打仗之前,情报工作要先做好做细致,这样胜利的机率才会更高;如果事先的对象和范围确定清楚,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这一点,在我几百次的审计经验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以下是几条实践中常用的判断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方法:

1、先搞清楚可供选择的选项有哪些?

确定对象和范围,有时候就像做选择题,你得先搞清楚,究竟有多少备选项,这儿一定要了解得越全越好;

例如:你单位一共有多少家下属公司、公司的类型、基本的业务情况、经营情况、一共有多少个项目等等。

2、老板和上级的需求排在第一位

很简单,某种意义上,他们是我们审计人员服务对象,是我们的客户;第二他们对于企业内外部风险,企业经营情况的熟悉程度往往远胜于一般的审计人员,他们的情报来源更多,所以在制定计划前,一定要多咨询领导的意见。

3、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的汇总、收集、分析,有助于决定我们的审计方向

4、量化规则:

收集好信息之后,我们需要定义我们的标准,把审计标准进行量化,这样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

以下是我在自己做内审管理的过程中以及上百次实际审计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几点量化规则(以下规则是可能有行业特性,仅供参考):

1)基本财务指标: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任何一个行业和公司在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的指标;注意尽量避免只使用单一指标,要多指标组合使用。

2)距离总部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距离总部越远,越难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区域或者城市,觉得距离总部远,自律能力差,再加上本身的执行力不够,往往会忽视总部的一些内控规定,当然有时候也会因为总部这边信息传递的失效,导致一些*无法有效的传递下去;

我在审计过程中,也会经常发现,有一些城市的员工对总部的某一些制度规定一无所知,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内审人员还肩负着集团制度培训的工作;

所以,我一般对距离总部越远的地方,给定的审计风险值会越高。

3)校长或者城市经理的任期:

一般来说,任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利益集团,建立领导人绝对权威的概率就越大;这个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一些违规的事项会默认为正常或选择无视,如果再缺少相应的监督制约,那么该区域违规的风险是很大的;

从我自身查出的几起集团重大违规,都是校长或者城市经理自校区开业以来就在没有更换轮岗过的。

4)管理者是否“有前科”

一般我认为,过去犯错越多,未来风险也会越大;

一方面是犯过错的区域,我们会假设未来还会再次发生问题,另一方面,前期问题越大,后期整改的难度就越大。

5)审计间隔:

一般来说,审计的间隔时间越长,风险越高

6)业务发展的阶段:

根据业务发展的阶段来区分,某些发展阶段的业务,可以不用单独审计。

比如,我公司会把业务分为筹备期、启动期、发展期、成熟期,一般来说,筹备期我们不会纳入审计范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