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警惕慢性疾病致残

2024-12-10 来源:小奈知识网

刚刚过去的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在众多致残因素中,慢性疾病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比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因此,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是进而预防残疾的关键一步。

这些慢性疾病会致残

对于有致残风险的慢性疾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科普材料进行了介绍:

糖尿病糖尿病会侵害人体各个系统。其中,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可以损伤视网膜,早期可出现视物模糊、眼前异物感,如出血造成视网膜剥离可导致失明。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溃疡、感染、深层组织破坏,严重的会导致截肢。

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心绞痛和高血压、高血脂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范畴。根据国内的调查数据,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占所有疾病死亡人数的40%以上,约75%的患者最终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极高,可导致偏瘫、失明、失语等多种功能障碍。60%~70%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及其相关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甚至严重的哮喘,因病人太过虚弱而无法正常工作、生活,也可能导致残疾。目前,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

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导致脑白质病变、认知功能下降(主要为言语能力的下降)、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

白内障和青光眼这两类眼病严重时可致盲,比如青光眼由于眼压高,可导致视神经受损,最终失明。

腰椎病腰椎病会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腰椎、后背骶椎部位出现疼痛以及下肢放射痛,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发展,40岁以下人群中,40%以上有腰椎病。

关节炎 关节炎可造成患者在生活、工作上的多种不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残率非常高。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致残率3年可达70%;骨关节炎致残率高达53%;强直性脊柱炎大约有60%以上出现髋关节受累,失去活动功能。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大大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甚至在轻微的跌倒、跳跃之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髋部和腕骨。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不仅是痛苦的,而且常常是致使残疾发生、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原因。

癌症癌症种类超过200种,是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之一,也是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从全球情况来看,近1/6的死亡由癌症造成,也有许多人因癌症丧失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严重、终身、进行性、致残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瘫痪、失明等严重残疾。该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心理健康问题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1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的状况,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精神疾病患者在经过鉴定、评级后,可办理残疾证。抑郁和焦虑是导致残疾的常见原因,重性抑郁患者的自伤行为终身发生率高达86.8%。

要防残先防病

预防慢性病致残,首先要遏止慢性病的发生和进展,这就离不开坚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指出了以下几点:

少油、少盐、少糖 建议每人每天烹调用油25~30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

坚持有氧运动,避免超重与肥胖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血糖,改善血脂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骨密度,减少体内脂肪的蓄积,控制体重。成人每次应保持约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运动3~5次,如健步走、骑车、游泳等。

管理好血压、血糖、血脂普通人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应更低,可以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正常人空腹血糖在6.1毫摩尔/升以下,持续性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三高”人群应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亚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健康,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保护视力、听力学会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用眼,控制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和距离,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