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有人会PUA别人,为什么有人会被PUA(上)

2024-12-10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9年,包丽事件引起网络热议,PUA一词也进入了大众视野。

PUA(Pickup artist),原意指通过情绪调动技巧诱惑女性,骗财骗色。现在早已经不限用于陌生男女之间,也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家族中长辈与晚辈之间、职场中上司与下属之间等各种双方在权力和地位上不平等的基础上,强势方利用自己的优势来使对方屈从或顺服的情况。只要是贬低他人、情绪勒索、道德绑架、精神压榨及控制,都被称为PUA。

在英文中,还有一个更确切的说法,叫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指一个人或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其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产生认知失调和其他变化。由于操纵者使用否定、误导、矛盾和提供错误资讯,煤气灯效应使受害者心理失去稳定性,依赖操纵者,总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他人付出感情,甚至可能抑郁自杀。

如果说暴力行为是伤害的肉体完整性,那么PUA就是通过精神暴力、情感虐待、道德绑架等来损害受害人的心理完整性。心理完整性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保持一致性、稳定性和健康的状态,比如将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行为各方面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自我。而心理完整性的丧失则是各种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标志。身残还可以志坚,如果志残了呢?结果是不是不堪设想。

从当年的PUA事件报道和评论来看,多数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北大的高材生会被人骗到这种程度?她的智商明明在很多人之上呀!

最近热播的《再见爱人4》这档综艺节目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PUA的思考。麦琳(全职主妇,大专毕业)对丈夫李行亮(流行音乐歌手,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行为甚至让不少人觉得“解开了当年牟林翰PUA包丽中的不解环节”;而李行亮认为婚姻中的矛盾是自己的问题,坚持不离婚,接受麦琳“1+1=10”的理论更是让人惊呼“这是《1984》中温斯顿最终被洗脑接受2+2=5的翻版”。

很多人被气得睡不着觉,被气得血压升高,“乳腺增生”,“肺都气炸了”。为什么,明明智商很高的人却会被别人“操纵/控制”,认为是自己有问题,或者自己有病?

除了认知和情感,人格(通俗理解就是性格的整体)在人的心理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人格的人擅长操控他人,有些人格的人则易于被操纵。

在世界各地,都发现和报道过反社会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者使用煤气灯效应来虐待和破坏受害者的心理认知,从而操纵和控制他人的案例。

本期食与心就带大家来了解人格障碍与性格缺陷有什么关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什么?什么性格特征的人会PUA别人,什么性格特征的人容易被PUA,以及怎样提升自己对PUA的抗性。

一. 人格障碍与性格缺陷

人们常说“XXX性子太急/太内向了/太自恋了/太固执了”等等,实际上这只是说话人个人根据是否容易相处、是否容易成功等所作评价,未必真实,更不是你自己的性格标签,因而也与正常或疾病无关。即使常常被评判为有性格缺陷的人也可能取得巨大成就,比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就曾被人诟病固执和冲动,苹果创始人乔布斯(Steve Jobs)也饱受诟病苛刻和情绪化。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 PDs) 是一组长期存在的精神状态,其特征是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明显偏离社会文化期望,并且影响其社会功能和个人幸福。

这种状态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显现,并持续多年,可对人际关系、职业功能和自我感知造成显著影响。

人格障碍通常根据特征分为三大类(A、B、C):

A型人格障碍(怪异或偏执型)

  • 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他人怀有不信任和猜疑。
  • 分裂型人格障碍(即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冷漠、不善于建立人际关系。
  • 分裂样人格障碍:有怪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无幻觉和妄想。

B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型)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漠视他人权利,缺乏共情。
  • 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波动剧烈,害怕被抛弃。
  • 表演型人格障碍:需要过度关注,戏剧化表现。
  • 自恋型人格障碍:夸大自己能力,缺乏对他人的关注。

C型人格障碍(焦虑或回避型)

  • 回避型人格障碍:对批评过度敏感,回避社交。
  • 依赖型人格障碍:强烈依赖他人提供照顾。
  •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于追求秩序、控制和完美

发达社会里约10%至15%的人甚至可能在一生中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目前人格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明确,无法解释的时候都会说: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家族遗传及脑部化学结构异常;童年经历:童年创伤、虐待或忽视;社会因素:文化背景、社会期望和环境压力。

不过谁家也不会承认自己带有这个基因,遗传给儿子或者女儿了。家族倾向不代表是遗传的,与基因有关也不一定可以传宗接代,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

作为肠脑心理学提出者,食与心更关注肠道微生物对这些行为的影响。随着肠-脑轴研究的深入,已经证实肠道菌群也是影响性格特征和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气质不同的孩子肠道菌群也差异明显,拥有更多促炎菌群更少抗炎菌群的成人更可能表现出神经质(情绪不稳定),乳酸杆菌少的人可能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人的性格谁说了算?星座?血型?还是肠道菌群?)。

微生物可能通过毒力因子的表达、短链脂肪酸的合成,以及改变神经递质代谢等方式影响大脑,进而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当饮食、药物和压力造成的菌群改变巨大,甚至损伤了大脑功能甚至结构时,人体就会表现出认知下降、情绪甚至行为异常,不再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成为心理疾病患者(比如抑郁症)和行为问题者(比如成瘾)。反之,正常的饮食和微生物能够让人避免出现上述状况。

二.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也称社会/社交病态,或反社会人格,主要表现为长期无视社会规则、他人权利和感受的行为模式。

ASPD症状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出现,青少年期被称为品行障碍,表现为霸凌同学、扰乱课堂秩序、蓄意破坏财物等,如果没有得以纠正或干预,会在成年后持续。

ASPD的核心行为特征包括:

  • 持续的反社会行为,如欺骗、冲动、攻击性、不负责任和无视他人权利。
  • 缺乏悔意或罪恶感,难以共情他人。
  • 经常违反法律、社会规范,容易涉及犯罪行为。

心理/精神病态(Psychopathy)是ASPD的一种极端形式,但具有更高的情感冷漠和操控性。

ASPD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4%,但在在刑事犯罪人员中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得多,估计约为20%-30%。如果说与饮食有关谁都不会惊讶,一个天天粗茶淡饭吃糠咽菜的人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你看到电影和真实生活中反社会类型的角色们经常聚在一起无节制地吃喝。

ASPD多种犯罪行为都有关联,不仅限于暴力犯罪,还涉及诈骗、盗窃、破坏性行为等,比如金融欺诈、身份盗窃、交通犯罪、违禁物品交易、以及团伙犯罪等。在犯罪团伙中,ASPD患者常充当领导者,利用其高自信和操控力策划犯罪活动。

ASPD的原因虽然没有心理学家的明确结论,往往会与“近墨者黑”关联,因此多半认为遗传因素、童年创伤、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如缺乏纪律或过度宽容)、社会不公等是诱发因素。

虽然目前还没有研究分析ASPD者的肠道菌群,但已经有不少研究这探索了犯罪人群的肠道菌群。

食与心所在研究室10年前就发现,暴力犯罪的男性嫌犯肠道菌群显著不同于对照的非犯罪人群。【1】2024年11月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冲动暴力女性罪犯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2】

大量证据表明,冲动和攻击性行为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抗生素、压力、酗酒、嗜糖、过量吃肉等不良饮食习惯会扰乱菌群,增加攻击性(多数情况)。而通过益生菌和健康饮食等方式改善菌群,则有助于改善心理,减少攻击行为。(孩子脾气差,爱打人,可能是肚子里的坏菌太多了(下))

目前国外已经开始在尝试通过营养建议和营养干预来减少暴力犯罪行为,比如补充叶酸和征收糖税等。

三.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Narcissism)是种人格特质,表现为对自身外表、能力、成就等的高度关注以及强烈的自我价值感。有人将自信与自恋混为一谈,认为某某人过度自信,其实是自恋。事实上适度的自恋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信、追求目标、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然而,当自恋过于极端或与现实脱节时,会成为一种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的表现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过度关注、极度需要他人赞美和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同理心,这也会对NPD患者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包括:

  • 夸大自我重要性: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不切实际的高估。
  • 需要过度赞美:对他人的赞赏有极高的需求,且难以接受批评。
  • 幻想成功与权力:沉浸在权力、财富、美貌或理想关系的幻想中。
  • 特权感:认为自己应享有特殊待遇或权利。
  • 利用他人:为了个人目的,倾向于利用或剥削他人。
  • 缺乏同理心:难以理解或分享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羡慕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
  • 傲慢行为:表现出优越感或轻视他人。

在传统上把谦虚作为美德中国,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恋人格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

恰恰相反,在传统的家庭和婚恋关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只是表现得不像西方那样明显罢了。

《再见爱人4》这档节目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家庭中存在的隐形自恋。麦琳认为自己是心里只有丈夫孩子的贤妻良母,为了家人付出了一切,比如衣柜里全是李行亮的衣服,但实际上管钱的人是她,坚持退掉女儿喜欢(丈夫买的)的80块钱的汉服的是她,不让女儿吃苹果非要吃梨的也是她。麦琳认为李行亮不关心她的情绪,要求李行亮关心她,理解她,但却丝毫不管也不想理解李行亮的情绪和需求,甚至可以笑看李行亮崩溃大哭。由于李行亮老是安慰不到她的心趴上,麦琳于是发脾气不录节目,熬夜、大乱节目规则等让其他2对夫妻都过来安慰她,裹挟所有人让李行亮赔礼道歉;她认为哄好自己其实很容易,比如她说:1+1=10,李行亮也承认她正确就行了。婚姻出了问题,需要李行亮好好反思,而她只需要李行亮道歉认错。而李行亮坚持不离婚,认为婚姻就需要忍耐,在第7期确实道歉反思,所以很多观众觉得“被喂了屎”,要被气疯了。

葛夕跟刘爽则是另一种情况。如丈夫刘爽(网名留几手,初代网红,2016年网红榜排第16的毒舌网红)处处都要显得自己正确,经常打断葛夕讲话,每次都是打压式的否定回话,然后在葛夕要愤怒发飙时停止,家务从来不做,连出门的行李箱都需要葛夕推。在葛夕30岁怀孕时要求打胎丁克,但后来又在网上说自己想要孩子,引导粉丝网暴葛夕。由于花光了葛夕几百万的嫁妆,刘爽心有愧疚,但依然不妨碍他在日常生活中打压贬低葛夕,因为否定甚至抬杠式的回话让他快乐。刘爽不想离婚,认为婚姻就是凑合过,甚至在节目期间他还希望夫妻同住以便葛夕给他洗衣服。

结合上文不难看出,这样两对婚龄十几年的夫妻中,麦琳和刘爽都有一定自恋问题,只在乎自己的情绪,无法共情伴侣的感受,缺乏同理心。而葛夕则更像是同理心过多,甚至在节目期间由于过于共情麦琳而经常被麦琳背刺欺负,即便如此,依然时时为麦琳着想,被认为是李行亮外被成功PUA第二人。而李行亮,则过度依赖外部评价,在所有人(三对夫妻中的其他人)认为都需要他去哄麦琳时,也觉得自己确实有问题,是自己不够关心麦琳。

共情,也称同理心,指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主要分为两类——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指对他人情绪的感受能力,即感受到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情感;认知共情则指对他人情绪和观点的正确识别能力及对自身的正确判断。

共情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减小自恋和精神障碍风险,促进个体融入社会,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情感共情(affective empathy)加上过分识别将会使个体对他人的不幸过分感同身受,从而增加抑郁风险(过分识别通俗讲即对微小事件产生剧烈情绪反应);而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涉及到自我同情,积极自我判断,则会降低抑郁风险。简单理解就是情感共情更关涉理解他/她人,而认知共情更关涉保护自己。

虽然没有研究直接分析NPD的菌群,但有研究发现,人的自我评价和同理心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

2019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3】

  • 情感共情能力越强,越可能过分识别,越容易抑郁;积极自我评价越高,认知共情能力越强,越不容易抑郁。
  • 粪便乳酸杆菌含量越高,积极自我评价越高,过分识别越少,认知性抑郁得分越低。
  • C反应蛋白含量越高(预示血液炎症水平越高),积极自我评价越低。

乳酸杆菌可能通过降低炎症,提升积极自我评价来降低抑郁风险。

一般情况下,过度自恋影响的只是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伤害的主要是亲近的人。且由于精神暴力目前很难量刑,像包丽案的加害人也只判了三年两个月。目前很少发现NPD与犯罪的直接关联,但当自恋+反社会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反社会人格+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中文也被称为权术主义、特点是对他人的操纵、剥削、缺乏道德、感情的冷漠和自利)被称为黑暗人格三联征(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traits)。在这些特征上得分较高的人更容易犯罪,给社会造成困扰,为团体带来严重的问题,特别当他们任职领导时。他们往往没有同情心、不友善,也不太可能会相信自己和他人的善意。

2016年,日本发生了一件被称为战后最大规模屠杀事件的犯罪,26岁的植松圣(男)在相模原市残疾人福利院大开杀戒,造成19名残疾人死亡,另有26人受伤。植松圣对媒体称,残障人士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应该存在于社会。认为自己在为日本社会的未来清除垃圾,是在做一件正当的事。

精神鉴定显示,植松圣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检方认为他虽然具有人格障碍,但能够自行判断一般事物的善恶并控制自己的行为,具有完全责任能力。2020年,很少对罪犯判处死刑的当今法院,为了平民愤和惩处恶行,判处植松圣死刑。

在上面的内容中,食与心介绍了经常成为加害者的人格特征,比如漠视社会规范,行为冲动,缺乏同情心,善于欺诈和操纵的反社会人格;夸大自身价值和能力,希望过度赞美,难以理解或分享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善于利用或剥削别人的的自恋型人格。

与心理疾病患者不同,这些人都具有完整的认知,甚至可能比一般人聪明。与凶神恶煞的的罪犯相比,这些人往往看起来无害甚至还可能很优秀,自信甚至还可能很有魅力,比如做过北大学生会副主席的牟XX。与其他人不同,他/她不会因伤害到别人感到内疚或良心不安,反而能从打压或操纵别人中体验到快乐和优越感。

所以当这样看起来可信的人指出别人的问题时,被指责的人往往不仅不反感,也不会反驳,反倒还会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自己不够好。结果让PUA者会更觉得“我最好,是你对不起我”,而被PUA却常常会想“是不是伤到你了,真对不起”,再加上传统糟粕思想(比如贞节观念)的毒害,久而久之陷入被PUA的深渊。最终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北大学霸包丽在被牟XX长期PUA后觉得“我是一坨垃圾配不上闪闪发光的你”。

下一期,我们来聊聊受害者,为什么被PUA的人明明受了那么多伤害,却离不开加害者?他/她们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怎样减小被PUA的风险。

参考材料

  1. Marked shifts in gut microbial structure and neurotransmitter metabolism in fresh inmates revealed a close lin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mental health: A case-controlled study - PMC (nih.gov)
  2. Gut microbiome in impulsively violent female convicts | Neuropsychobiology | Karger Publishers
  3. The role of microbiota and inflammation in self-judgement and empathy: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brain-gut-microbiome axis in depression | Psychopharmacology

显示全文